工作动态

水生所举办第15期青年学术沙龙

活动现场

  913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举办了9月青年学术沙龙(总第15期)。本次沙龙由藻类生物技术及应用研究中心第一党支部、《水生生物学报》编辑部与科研处、水生所青年学术沙龙工作委员会共同举办。所内科研人员、党员、学生等70余人参加了该活动。 

  藻类生物技术和生物能源研发中心马海燕助理研究员作了“高光胁迫下雨生红球藻中性脂积累的研究”的学术报告。马海燕博士的报告围绕“雨生红球藻中甘油三酯和虾青素酯的关键合成酶是哪些”这一科学问题,通过基因克隆,功能验证,和底物选择性等研究系统介绍了雨生红球藻中这两种重要的中性脂的合成途径和机制,相关研究结果对理解雨生红球藻如何通过合成中性脂来响应高光胁迫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其中一些关键酶也具有潜在的生物技术应用前景。 

  水生生物多样性与资源保护研究中心鱼类分类学与进化学科组的易文婧博士作了“microCT在鱼类分类及性状演化中的应用实例分析的学术报告。报告以案例分析的形式,系统介绍了如何应用CT影像呈现的骨骼特征,对宽头林氏鱼的分类地位进行分析,生动呈现了韦伯氏器和dilatator fossa等多个关键骨骼性状的形态及解剖学特征。其后,以洞穴金线鲃为例,展现了增强CT扫描所呈现的软组织特性。其研究结果首次在显微水平分析呈现了驼背金线鲃的眶外肌肉及颅神经的演化特征,也是首次对该物种的背突性状进行了三维解剖,探讨了洞穴鱼类为适应特殊生境而演化出的形态新征,为深入认识形态新征的发育及演化机制奠定了形态学和解剖学基础。 

  报告结束后两位青年科研人员回答现场师生提的问题并对大家关注的不同的点进行了深入讨论。 

  《水生生物学报》编辑部首次参与举办沙龙活动,为感谢大家的支持,承诺若投稿《水生生物学报》将优先送审,审核通过优先出版。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