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视角

【湖北日报】探秘深海狮子鱼 我国海斗深渊生物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湖北日报讯(记者文俊、通讯员孙慧)6000米以下的深海中,生物如何维系生命?4月16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获悉,该所和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西北工业大学等单位联合攻关,对生活在马里亚纳海沟7000米以下的狮子鱼开展了多方面的深入研究,在海斗深渊生物适应机制上取得重要研究成果。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英国自然杂志子刊《自然-生态与进化》。

  海洋深度6000米以下的深海被称为“海斗深渊”,“海斗”一词源于希腊神话中的冥王哈迪斯,人们曾认为,这里是生命的禁区,人类的禁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获悉,此次研究涉及的深海狮子鱼样本于2016年底和2017年初由我国深渊科学考察船“探索一号”通过“天涯”和“海角”号深渊着陆器获得。研究团队解析了超深渊狮子鱼的基因组,并揭示了其对超深渊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发现:由于没有阳光的照射,超深渊狮子鱼通体透明;为适应高压环境,其骨骼变得非常薄且具有弯曲能力,头骨不完全,肌肉组织也具有很强的柔韧性;基因组中与色素、视觉相关的基因发生了大量丢失,其中一个与骨骼钙化的关键基因也发生了假基因化;在细胞和蛋白层面,多个与细胞膜稳定和蛋白结构稳定的基因发生了特异突变,这些遗传变异可能共同造成了这一物种的奇特表型和对超深渊极端环境的适应能力。

  “到目前为止,到达过太空的人类已有100多人,但只有三个人类到达过万米以下海斗深渊。”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何舜平研究员介绍,深海环境具有高压、温差巨大、终年无光、化学环境独特等特殊极端条件,是常规生命形式的禁区,探索难度极大,其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极高的静力压。海水深度每增加10米,水中物体所要承受的海水压力就会增加一个大气压。如果是在10000米的海底,所要承受的压力将达到1000个大气压,相当于每一个手指甲盖大小的面积上就得承受约1吨的重量。尽管环境如此恶劣,6000米以下依然发现了不少海洋生物。作为地球表面最后未被人类大规模进入或认知的空间,深海蕴藏着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所需的各种战略资源和能源。对于海斗深渊的研究,是海洋科学研究的最前沿。

  (网址链接:http://hbrbshare.hubeidaily.net/hbshare/news/detail_index.html?contentType=5&contentId=544434&cId=0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