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视角

【长江日报】填补空白!水生所联合华大揭示四大家鱼之鲢鳙进化史

  长江日报-长江网12月9日讯(记者陈洁 通讯员孙慧)日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何舜平研究员团队联合华大基因等多家单位在英国期刊《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在线发表研究论文。该研究利用短读长测序技术,结合遗传图谱辅助挂载染色体的组装策略,获得连续性较好、准确度高的染色体水平的鲢鱼和鳙鱼基因组,同时对鲢鱼20个野生样本(珠江7个,黑龙江4个,长江9个),鳙鱼22个野生样本(珠江8个,黑龙江4个,长江10个)进行群体重测序分析,揭示了东亚鲤科鱼类的进化历史,并进一步探讨了鲢鱼、鳙鱼物种形成和群体分化的遗传学基础。

   

  研究人员介绍,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由于栖息习性不同,能充分利用整个生活空间的天然饵料和水域分层,互不干扰,很适合混养在一个池塘里,同时具有生长快、产量高等优势,因此成为我国传统的养殖鱼类。直到今天,这四种鱼仍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淡水养鱼的主体鱼,每年产量占我国淡水养殖鱼类的一半以上。

  然而这些统称亚洲鲤的鱼类作为中国畅销美食的同时,在美国却泛滥成灾。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很多水域都会出现杂草和寄生虫,便从我国引进了不少鲢鱼、鳙鱼等来解决这些麻烦,但是由于没有天敌,又不是当地的食用鱼类,演变成入侵物种泛滥成灾。

  鲢鱼、鳙鱼是典型的东亚特有鲤科鱼类,是我国最大的经济鱼类养殖群体,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优质水产蛋白资源。何舜平研究员团队联合华大基因等多家单位发表的论文,结合短读长组装和群体重测序技术,研究了鲢鱼、鳙鱼两个基因组和多个野生群体,重点关注东亚鲤科鱼类的进化历史与染色体改变、物种形成与群体多样性、基因功能与环境适应等内容。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但对鲢鱼和鳙鱼的基因组进行了高质量的测序组装,并为新品种开发打下坚实基础,对全国各大水系的鲢鱼和鳙鱼开展了比较种群基因组学研究, 为遗传育种提供丰富的种质资源数据,而且也为物种形成、分化、环境适应及物种入侵的科学研究提供参考模型。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