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视角

【科技日报】定格长江“渔猎文化”中科院水生所博物馆收藏退捕渔船

  吴岩 科技日报记者 刘志伟 

  “慢点、慢点,绑好固定好,起运!”12月17日下午4时许,湖北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道一个造船厂内,一艘长江退捕渔船正式移交给中科院水生所水生生物博物馆,由该馆永久收藏并作专项展示。 

   

  长江“十年禁渔”,为纪念这段历史,留住人们对长江“渔猎文化”的记忆,中科院水生所博物馆在武汉市禁渔办和江夏区禁渔办支持协调下,收藏该艘退捕渔船,渔船编号为鄂江夏渔00042,捕捞证号为鄂江夏船登(2017)NL-100040号,由金口街道花园社区无偿捐赠。 

   

  花园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渔船是一艘典型长江传统捕鱼的木质渔船,长约10米,船龄超过40年,船体不大,但功能齐全,“能捕鱼,可居家,以前渔民出去好几天就待在船上,这些记忆,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知道了。” 

   

  现场,水生生物博物馆馆长张先锋研究员代表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接收该渔船名号牌和捕捞证,并向金口街道办事处颁发“水生生物博物馆收藏证书”。随后,渔船被运往博物馆。“这艘渔船是博物馆的宝贝,是了解长江十年禁渔的窗口,整理后将作为珍贵文物向公众展示。”张先锋说。 

   

  据介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鱼类学家曹文宣先生从2006年开始呼吁长江“十年禁渔”。目前,长江渔船渔民退捕已基本完成,水生生物博物馆收藏退捕渔船,纪念意义十分特别。同时,中科院水生所正积极参与“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建设和“长江江豚重返武汉”行动。 

  据悉,水生生物博物馆收藏有丰富的水生生物标本,包括鱼类、藻类、原生动物等类群,标本总数达40万号。该博物馆是亚洲地区收藏淡水鱼类种类和数量最多的机构,是国家、省市科普教育基地和环境教育基地。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