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习总书记立此存照,水生所在洱海干了些啥?

 

  (图片来自新华社)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南洱海时留下“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的嘱托。他还强调: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

  洱海流域位于我国西南高原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五朵金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由于区域性缺水,洱海一湖清水对于维系当地民生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由于近年来人口和产业均呈现快速增长,洱海水体已出现富营养化问题,甚至爆发蓝藻水华。

  近10年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洱海边租房建站,对洱海生态系统的变化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初步弄清了洱海水体富营养化生态过程和特征。基于系统的监测,他们科学研判洱海生态状况,认为洱海当前处于富营养化初期阶段,但水生态系统已先于水质恶化,正处于生态灾变的临界区域,也是治理洱海的关键窗口期。2016年,水生所科研人员监测到洱海“水下森林”加快退化并危及水质的状况,在大理州洱海流域管理局召开的水质分析会上提出警示,引起高度重视。为此,云南省政府已决定启动“抢救洱海”行动。

  洱海多年来实行高水位运行,与其水质保持成为一对矛盾。为此,当地政府委托水生所开展洱海2017-2019年水资源调配方案研究。在阐明水位—水生态—水质定量关系的基础上,结合流域用水与气候特点,水生所科研人员建议,以水生态恢复和水质改善为优先目标,兼顾水位,即在春季和初夏适度以低水位运行促进水生植被恢复和水质改善。采取这一模式,目前已使示范区“水下森林”面积扩增30%以上。

  洱海渔业模式中存在个体作业效益差、无序捕捞生态破坏大、产业发展恶性循环的问题。水生所基于洱海鱼类种群结构特点,为地方政府制定了洱海渔业提升计划,提出将沿湖6000多户渔民组织起来,向专业渔业合作社转变,并研发出银鱼诱捕技术,帮助其实行有针对性的计划捕捞。同时,通过增投食藻鱼类,以鱼群调控抑制蓝藻水华,使洱海典型湖湾夏季藻类下降29%。这些举措实现了控藻与渔业效益双提升,既改善了水质,又增加了渔民收入。

  水生所的科研人员还研发出生态控制和修复的成套技术,在洱海治理工程中得到应用。由于习总书记考察并发表指示的所在地——洱海古生水域的重要性,大理市政府将此处的生态修复重任委托给了水生所团队。水生所科研人员不等不靠,利用近年来研发的水生植物的选种、育苗、移栽和管理成套技术,自出经费先行先试,已取得了植被恢复的初步成效。

  基于水生所等单位在当地开展的研究工作,云南省政府将加大投入进行洱海的生态保护和修复行动。水生所也在积极建议国家和地方加大对洱海生态环境治理的科技投入。为了习总书记的嘱托,为了一方水土养育的百姓,云南省和中科院都在积极行动,要让洱海原有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