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水生所共成长

  19548月,中科院华东办事处领导到上海徐汇中学招收部分中学毕业生到各研究所任职。我和同学陈荣德两人被分配到中科院水生所工作,负责招收工作的领导对我们说:“水生所即将搬迁到武汉。武汉是湖北省省会,城市也很大,地理位置很好,大有发展前景,你们二人愿不愿意去武汉工作啊?”我们当即回答愿去武汉。于是,领导通知我们91日到水生所人事部门报到。 

  报到后我就领到了工作证,编号是036号,说明当时所内工作人员并不多。我被分配到器材供应部门。部门领导安排我到中科院生理生化所玻璃仪器工厂,向王富有工程师学习玻璃仪器加工吹制技术,并随时等候通知准备奔赴武汉。 

  195412月初的一天,我收到中科院华东办事处发来的一封信,内容是:兹定于本月六日(星期一)晚七时,在本院新饭厅举行欢送水生生物研究所全体人员茶话会,敬请光临。落款是中国科学院华东办事处实验生物研究所、植物生理研究所、冶金陶瓷研究所、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理生化研究所、药物研究所。 

 

  欢送会现场布置得比较庄重,备有丰富的糕点和水果等食品。与会者有华东办事处领导及各所代表,加上水生所参会人员代表,我估计共约3040人。欢送会上,首先是中科院华东办事处领导致辞,接着是各所领导人发言,大家的发言都热情洋溢。其中中科院冶金陶瓷研究所的领导讲话很幽默。他说“水生所是老大姐,今年出嫁武汉,我们冶金陶瓷研究所是妹妹,不久也要嫁到武汉去”整个欢送会大约历时一个半小时。 

  我在生理生化所学习了三个多月,掌握了玻璃仪器吹制基本操作技能。直到收到通知,开始做搬迁的准备工作。按照计划,很多实验用的桌椅板凳等都要搬走。 

  19551月我接到通知,27日由我负责将装有水生所货物的一节车皮押运至武昌徐家棚货运车站。由于货车途中要开七八上十天,要我做好准备,务必将此节车皮安全押运到武汉。 

  对于刚工作不久的我来说,这是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我一定要把它完成好。路途遥远,而且全程只能跟货物一起呆在车厢里,只能吃干粮了。我准备了不少面包之类的食品及五只热水瓶的开水,还有个人衣被等物品。出发那天,我上车一看,车厢内漆黑一片,整节车厢只有一个移动拉门里面堆满了物品。因为是冬天,拉门不能开得太大。不然开车后冷风直往车厢里吹,人受不了。但是开得过小空气不好,阳光又进不来,吃喝拉撒都是在车厢里解决,确实难熬。当时没有半导体收音机,我甚至连手表手电筒都没有,只能一个人每天傻乎乎的坐着,货物又太满人无法走动。两天后热水瓶里剩下的热水都成了冷水,我怕水不够喝,连洗脸刷牙都停了。火车过了浙江金华后就开始下雪了,而且越下越大。进入湖北省后雪已积得很厚,白茫茫一片,看不到什么景色。214日傍晚,路灯都亮了,火车终于徐徐地开进了武昌徐家棚货运车站,途中整整开了七天时间。 

  田魁彬同志来火车站接我到水生所。到达当晚恰逢周六,武汉水利学院露天电影场正好放映电影《渡江侦察记》。很多人都拿着小板凳和伞去看电影,小伙伴们见我来了也都热情邀请我一起去看电影。我说货车里吃不好也睡不好,人很累,又在下雪就不去看了。现在回想起来,这次经历对当时年轻的我来说真是一次极大的考验,好在我咬着牙坚持下来,圆满地完成了组织交给我的艰巨任务。 

 

  1955年初,陆鹤鸣在水生所园区,左侧的三层楼是实验大楼,远处的几栋二层小楼是宿舍楼 

 

  1958年陆鹤鸣(左二)与3位苏联专家在水生所实验大楼前合影,这3位苏联专家是来华参加辽河鱼类寄生虫区系调查合作研究的。 

  搬迁至武汉后,我的工作和生活也逐渐步入正轨。我在器材部门主要承担四项工作:为实验室加工多种玻璃仪器;烧蒸馏水供全所实验室用;管理好玻璃仪器仓库供科研人员领用;管理好暗室,并为科研人员冲洗照相和多种尺寸的照片,各种书刊复印,显微摄影。同时,还要向蒋燮治先生学技术。  

  大跃进后,由于玻璃仪器加工任务越来越多,外单位找我加工的事也较多,一人做四项工作忙不过来,领导便将我的另外三项工作逐步减掉。但由于玻璃仪器加工工具设备太落后,严重影响工作效率。要改变就得自己动脑筋想办法,于是我克服很多实际困难,走访有关单位大搞技术革新,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研制成功了“多用途切割机”。该机可为实验室制作2cm以下的各种玻璃制品,或更短的玻管玻棒玻璃船等特制产品,切割最短可达1mm。周春生、许蕴玕等科研人员知道后常来玻璃工厂,要我将鱼骨头鱼牙齿等切割成薄片,以供检测鱼的年龄。该机性能良好,操作方便,切割均匀,为科研实验工作也带来了很多方便,外单位同行来参观后曾想仿制。1979年“多用途切割机”获得中科院技术改进奖三等奖。 

  1980年我又先后获得两项中科院技术改进奖四等奖。 

  分别是一:我参考相关资料,试制成功玻璃打孔钻头,可在球面或平面玻璃上钻孔,速度快、功效高、质量好,只需一人操作,省时省力。该钻头获得1980年中科院技术改进奖四等奖;二:考虑到科研人员对定量加液的需求,我自制成功自动定量加液器,用于化学分析样品时加入定量的酸、碱等溶液,比用吸管安全快速,极大地提高了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并受到好评。该加液器也获得中科院技术改进奖四等奖。 

  国家专利一项,平时科研人员常要用到定量加液,以分析采集到的样品。我发现他们在添加定量的酸、碱溶液时,效率低下,需要手眼并用才能加准,于是萌发了研制手动系列快速加液器的想法,在经过大量试验后终于研制成功。加液时只需用手一摇,不到十秒就完成一次加液,并可连续加液,大大提高了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受到了他们的欢迎和赞扬。该定量快速加液器198910月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1980年以来,我与当时六室邓冠强同志一起,经过反复摸索,制作成功“汞蒸汽发生装置”,极大地提高了分析不同形态汞的技术水平。邓老师评价说,汞蒸汽发生装置在一份水生物样品中可分别测定无机汞和有机汞的含量,方法灵敏快速,操作安全简便,所得结果准确可靠,精密度和准确度达到国外同等的水平,属国内首创。 

  1981年以来,由于国内对浮游生物计数框需求量逐年递增,我设想制作了“平磨抛光两用机”。该机在金工和木工师傅协助下制作成功,解决了计数框的磨砂和抛光两大难题,不仅满足了所内科研工作需要,还大量供应外单位,创收效果良好。 

  此外我还撰写文章七篇,分别刊登在《玻璃仪器通讯》和《淡水生物学科技情报》期刊上。其中“汞蒸汽发生装置”一文,经丘昌强、章宗涉两位专家推荐荣获武汉市科协三等优秀论文奖。 

  因我在工作中取得的一些成绩,1990年由中级晋升高级实验师。在完成好本职工作外,我还积极培养青年玻璃仪器吹制技工。先后培养了陈首宜等13位所内外玻璃仪器吹制者,培养单位包括水生所、病毒所、葛店化工厂、湖北省化学所、上海水产所、中南民族学院、武汉石化厂、武汉化工学院等。在带教过程中我毫无保留地传授知识和技能,为各单位培养了急需的玻璃仪器吹制技术人才。 

  为了促进玻璃仪器吹制人员之间的交流,提高大家的技术水平,我和武汉大学、武汉物理所、材保所等同行发起倡议,于1981527日成立了武汉科技玻璃吹制协会。协会得到了伍献文、黎尚豪、刘建康、饶钦止、查全性、叶峤、沈增祚、简浩然,王天眷,吴宝林等著名院士、教授的签名支持。协会挂靠在武汉大学,是玻璃仪器领域中全国唯一的地方性协会。旨在提供最新型的实验仪器,为科技现代化和我国玻璃仪器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协会历届理事长包括武汉大学叶峤教授、我所黎尚豪院士、武汉大学张宪亮教授和尹辉庭高工。历届秘书长一直由我担任。协会成立不久就筹办了《玻璃仪器通讯》期刊,不定期出刊玻璃仪器相关文章。 

  198311月在宁波白峰仰岛举行技术交流会,来自各省市代表224人。大会得到白峰玻璃仪器工具厂的资助和解放军驻仰岛部队的大力支持,这是一次特大型的理论与技术交流盛会,并取得圆满成功。 

  白峰玻璃仪器工具厂是社队企业,只生产玻璃仪器工具,产品单一,有局限性,营销也有困难。通过协会牵线搭桥,会后订单金额高达24万多元,以后营业额逐年增长,农村小厂面貌大改观。 

  协会自1981527日成立,到20155月完成历史使命而注销,历时34年。期间召开了多次技术交流会,足迹遍及武汉及外地生产企业和大学校园,与会人员遍及全国各地。每次交流会都得到协办单位的大力支持,形式包括玻璃仪器行业理论与技术交流、企业参观、专家讲座、复杂玻璃仪器吹制技术观摩等。作为一个地方性协会,起到了推动全国玻璃仪器行业发展、提高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以及促进产销的作用。协会工作受到时任武汉市科协主席李星的高度评价,认为玻璃协会激活了农村有困难小企业的发展,也为其他协会做出了榜样。 

  我于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两年后就任党小组长和支部委员,一直到1994年退休。在水生所40年的工作生涯中,我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退休后我又担任了20年离退休党支部委员的职务,在姚继忠书记的带领下为离退休党员和群众服务,能够老有所为我感到很欣慰。 

  2008年武汉市规定70岁以上老人凭身份证到民政部门办老年证后,即可免费乘坐市内公共交通工具。办证地点在武昌区政务中心,距水生所路途较远,且无直达公交车,每次办证交费排队等候时间都较长。为了大家方便,我和陈敏容二人自告奋勇为全所老同志及家属代办此事。后来规定放宽到65岁以上,因各人生日时间不同,我们几乎每月都要去办理一次,平均每年累计要帮百余人代办老年证。每次代办前我们都要先逐个收取办理人的身份证及现金,办好后再送还,责任还是很大的。我们一做就是7年,直到2015年所门口的中百超市可代办老年证了,我们的服务才停止。 

  陈洁老会计在世时我一直帮助他,因她腿脚行动不便,子女又不在身边,有什么事就会想到请我帮忙。比如要买药了就打电话请我帮她到老百姓药房代买;80岁以上老人政府每月补贴100元,我帮她到茶港居委会去办理手续后,每三个月继续帮她去银行取款;她家里天然气打不着火了,也要我帮她检查排除故障……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一些人只要有老同志来电话找我帮忙,我都乐于帮他们解决问题,能帮大家我自己也感到很快乐。 

  我从20岁参加工作直到现在一直都没有离开过水生所,我有幸参与和见证了水生所由沪迁汉不断发展壮大到如今科研成果丰硕的全过程,我的成长离不开水生所的培养,水生所的成长也包含了我的一份贡献,我自豪我和水生所共成长。

    (作者为所退休职工陆鹤明)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