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拼搏六十年

  我于19639月从复旦大学毕业分配到水生所从事长江鱼类生态学研究,走遍了长江沿岸的大小河流和湖泊,走上了名副其实的走江湖生活,收集了大量的长江鱼类的年龄生长、幼鱼和鱼苗预报的生态资料、为长江渔业生产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1978年由于国家需要,我从研究鱼类转行研究长江白鱀豚和长江江豚的保护研究。和同事们一起,从一个完完全全的门外汉,经过30多年的努力拼搏,成长为研究长江豚类小有名气的科学家。 

    一、白鱀豚的成功饲养和研究

  1980年元月12日,我们从湖南岳阳城陵矶获得了一头严重受伤的活体白鱀豚。它的颈背部被渔民用铁钩钩了两个4厘米直径,8厘米深的对穿的大洞。在水生所鱼池里养了5天,它的伤口严重发炎化脓,身体失去平衡,危在旦夕。我们请来了北京动物园的2名兽医为它治伤,他们用治疗陆生哺乳动物治伤的方法治疗,虽然效果不错,但是他们用双氧水为伤口消毒的方法,把白鱀豚颈背部的皮肤严重烧伤。我坚持不能用这种办法治疗,但这2位兽医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放弃回北京。 

 

  1980年刚来水生所的白鱀豚“淇淇” 

 

  严重受伤的“淇淇” 

  所领导都十分关心国宝白鱀豚,并为它取了一个名字,叫“淇淇”,其意为稀奇,水生珍稀之意。 

  随着天气逐渐炎热,淇淇颈背部大面积伤口在饲养池中不断感染腐烂,我在饲养池边,天天守侯,冥思苦想。淇淇在水里生活,伤口完全暴露在未经消毒的水体环境中,尽管我们一星期为它换一次药,但一回到水中,药物很快就溶解到水里,失去疗效。而我们人类治疗伤口是用纱布包扎,使得药效得以发挥。因此,我想为白鱀豚穿一个特制背心,把治疗的伤口盖住,从而维持药效。经过专家、领导和同志们的反复研究讨论,同意用我的治疗办法试一次。

  我们把“淇淇”腐烂的伤口清理干净,用70%的生理盐水消毒,再涂上维氏油膏、生肌散、云南白药,用浸泡过药的纱布盖住伤口,再用四层涂满医用凡士林的纱布盖住整个伤面,最后给“淇淇”穿上我特制的背心。看着穿上背心的“淇淇”非常舒服地在池里游玩,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穿特制背心治伤的“淇淇” 

 

  伤愈后的“淇淇” 

  五天之后,我们给“淇淇”换药,一打开背心,奇迹出现了,淇淇颈背部伤口周围的皮肤全部长好了,真好,美妙极了。又经过两个多月的治疗,颈背部钩伤的大洞等其他伤口也会被治愈。这样,我们日夜牵挂的受伤的淇淇终于康复了,大家真高兴。 

  我们把淇淇治伤的过程拍成了视频,陈佩薰组长在英国参加国际捕鲸委员会的国际会议上向与会学者播放,由于国际上从未见过白鱀豚,外国专家们说:“中国人,居然用土办法,把受伤如此严重的白鱀豚治好了,真是奇迹!”大家一致要求将视频反复播放,从此,白鱀豚“淇淇”名扬世界。

    二、方毅同志为淇淇建白鱀豚馆

  名扬四海的白鱀豚“淇淇”开始一直养在非常简陋的鱼池中,后来转移到一个“干打垒”的水泥池中,几天以后,池中的自来水很快就被藻类、尘土和细菌污染,对“淇淇”的健康造成很大威胁。1986年方毅同志来武汉考察淇淇,当他看到“国宝”白鱀豚养在如此简陋的土池子里非常心痛,当即表示支持我们200万元建白鱀豚馆。从此我们拿到了建设白鱀豚馆的第一桶金。 

 

  1986年方毅同志视察白鱀豚馆 

  接着我又找时任科学院秘书长的竺玄同志要了380万元。建筑经费落实以后,我们又向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先后争取到了2亿日元的器材和经费,并由日本住友公司亲自来安装。这样我们就有了日本住友公司的7套先进的过滤设备、7套美国滤罐、236千瓦的冷却设备、2套臭氧设备和2套加氯设备。 

  建设白鱀豚馆的经费有了,但当时的中国还没有类似的鲸类动物饲养馆,也还没有人有能力设计和建造。所以,我只能根据多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自己动手写成了中国第一个《鲸类动物饲养设施工艺设计》(刘仁俊,1993.世界豚类饲养设施的设计标准与白暨豚馆的设计。水生生物学报。17(2):185189.),并去中国科学院建筑设计院为他们作了一个《白鱀豚馆工艺设计》报告,详细汇报了白鱀豚馆的总体设计、内部结构、饲养池的布局、大小、形状和深度等,受到了设计院同志们的欢迎。他们说我们从未见过这么详细的工艺设计报告,我们会建了。此后在设计院同志们半年多的努力下,中国第一座鲸类动物饲养馆——白鱀豚馆建成并投入运行。 

  白鱀豚馆于1992年正式建立开馆,方毅同志还亲自为“白鱀豚馆”题名,可见方毅同志为白鱀豚馆倾注了许多心血。建馆之初,时任水生所所长的陈宜瑜先生叮嘱我,我们的白鱀豚馆一定要建成20年不落后的先进饲养设施。我可以说是不负嘱托了。 

 

  白鱀豚馆 

  19971017日方毅同志逝世后,我抑制不住心里的悲痛,立即给中国科学报写了《方毅同志和白鱀豚保护》的怀念文章,科学报刊登后,立即被光明日报和《回忆方毅》文集收录,也寄托了我对方毅同志的深深怀念。

    三、长江江豚的保护和研究工作迎来希望

  由于长江鱼类资源的衰竭、滥捕滥杀,航运事业的迅速发展,严重破坏了白鱀豚的生存环境,最终使得他们走向“功能性灭绝”。但是白鱀豚的研究成就了一批长江鲸类动物保护研究的专家和队伍,积累了宝贵的保护经验。1992年在石首和洪湖先后建立了长江白鱀豚的自然保护区,为长江江豚的保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可爱的长江江豚

  我们在研究白鱀豚期间,同时研究了长江江豚的分类、饲养与繁殖。1990年和1993年,我两次带领团队为石首白鱀豚保护区捕进了共10头长江江豚。之后在水生所科学家和石首保护区的共同努力下,又补充了一些,这些江豚可以在保护区自然繁殖,到目前为止,共有长江江豚80余头,每年都有10余头江豚出生。

  为了保证长江江豚在长江的保护与繁衍,在水生所的积极推动下,2015年湖北监利何王庙长江江豚保护区成立,目前已有18头江豚的繁殖群体。根据水生所主持的2017年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目前长江仅有1012头长江江豚。

  20161月,习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随后,各地纷纷采取措施,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已被摆在压倒性位置。20184月,在武汉召开的第二次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总书记进一步为治好“长江病”开出了“药方”。 

  随着“长江大保护”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长江珍稀物种的保护——白鱀豚和长江江豚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2018年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董卿特邀我去北京中央电视台的《朗读者》栏目,和她一起做节目,分享了我对于白鱀豚饲养和保护的人生经历。节目做的很精彩,很成功,影响也很大。2020年初,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撒贝宁也邀请我去北京中央电视台一起做了《开讲啦》关于长江大保护的节目,节目做的也很成功,影响也很大,在他们的带领下,中央电视台1351315频道先后做了关于我研究工作的节目,我的故乡常州电视台还专门为我做了《走南闯北常州人》的特别电视节目,都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董卿和撒贝宁邀请我去做《朗读者》、《开讲啦》节目 

  根据水生所曹文宣院士的建议,2019年,农业农村部等3部委联合发布《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建立补偿制度实施方案》,明确规定从2020年开始,长江将全面进入10年休养生息期。 

  随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母亲河长江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将长江江豚的微笑永远留住。

  一眨眼都快60年了,在科学院的精心培养下,也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我从一个普通的大学毕业生成长为小有名气的科学家,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今年恰逢水生所建所90周年,有感而发,特记录下我与水生所共成长的这60年。

    (作者:原白鱀豚研究室主任刘仁俊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