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为家,情满江湖——二中心举办老中青科研人员所庆交流会

  九十载春风化雨,贤才俊彦满天下;九十年漫漫征途,硕果累累遍神州。值此水生所喜迎九十华诞之际,我们应记起,水生所的辉煌成就,离不开一批又一批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水生所人的孜孜求知。为了在老、中、青三代科研人员之间架起传承的桥梁,学习老一辈科研人员的科学精神和优良作风,1024日,水生所淡水生态研究中心举办老中青科研人员交流会。

  会议伊始,水生所党委书记解绶启研究员致辞,他表示,感谢前辈们对后来人一如既往的谆谆教导,感谢前辈们为水生所的长久发展献计献策,水生所的后辈们将以十二分的努力,接过前辈们手中的接力棒,续写水生所灿烂辉煌的篇章!

 

  彭芳、杨雅兰同学为大家带来歌曲《我曾是少年》。“许多年前,你有一双清澈的双眼;奔跑起来,像是一道春天的闪电。”优美的歌声,让与会的科研人员们仿佛又回到了曾经的青葱岁月,那时,他们青春年少,壮志凌云,而今桃李盈门,著述等身。固然变迁的岁月具有强大的力量,但敢于挑战、勇于攀登的少年心气至今仍在这些前辈们的心中熠熠生辉。

 

  观看完庆祝水生所所庆宣传视频之后,何雨涵同学带着小提琴款款走上前台,《渔舟唱晚》悠扬的旋律响彻会议室。遥想一千三百多年前,唐代才子王勃挥笔写就“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为我们描绘了古代长江流域一幅极为美丽的渔家图卷,水天一色,如锦晚霞,渔歌互答,夕阳西下,居于这样的环境中,怎能不使人悠然自得、心旷神怡!

 

  当淡水生态学中心主任王洪铸研究员作长江大保护的学术报告时,大家的思绪又从对往昔渔家风光的畅想中回到严峻的现实里来。栖息地生境的破坏、藻类水华尚未改善、渔业资源日渐枯竭……,要想在现代社会找到这样一幅画卷,难矣!唯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藻的和谐,人与鱼的和谐、人与水的和谐,乃至最终的人与自然的和谐,才能让这一幅图卷重现于江湖。这,是全体水生所人的心之所向,更是全体水生所人的毕生追求!

 

  所史互动问答环节以一种新奇有趣的方式展现了水生所的历史。从抗战时期的颠沛流离到1954年定址武汉,从1998年先期进入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到2018年通过“生态文明”特色研究所验收……一张张面孔,一篇篇文献,一段段历史,让人唏嘘不已。感慨万千之际,徐军老师代表中青年科研人员表决心,他表示,新一代科研人员将紧跟国家发展的紧密需求,串联老中青三代科研人员的想法和思路,继续为水生所奋斗!

 

  临近活动的尾声,老一辈研究人员们有感而发:

  方榕乐老师回忆了起当年工作的种种:他曾坐拖拉机出差到江南各地,也曾蒙受特殊年代下的政治磨难,一路走来,他说,“苦哇,但是值!”他嘱托晚辈:“咱们这个科室(二中心)比起人家来苦一点,但是一定要相信,前途是光明的。咱们一定要有刻苦求实、艰苦奋斗、努力学习、排除万难的品质!”

 

  王建老师高度评价了二中心的工作,她对后起之秀给予的期望是:“一定要多学习、勤思考,现在大家都在讲‘人类命运共同体’,你们也要站在一个高度上想,咱们研究的淡水生态学如何服务全人类、全世界。”

 

  胡春英老师惊叹水生所的面貌今非昔比:“上午我跟余育和老师在一个实验室参观,感觉被现在咱们水生所这么优越的科研条件给震撼到了!后辈们,你们都是水生所的骄傲,希望你们能继承老一辈的衣钵,再创水生所的高峰!”

 

  在活动的最后,伴随着《我和我的祖国》的伴奏,大家轻声合唱起来。二中心老中青科研人员交流会也在这歌声中落下帷幕。崭新的起点就在脚下,传承的意志一往无前。就让我们带着老一辈水生所人的先进精神和高尚作风,投入到水生所和中国水生生物学事业的建设中!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