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水生所探究淡水渔业捕捞对河湖生态系统的影响取得重要进展

  淡水渔业捕捞是湖泊、水库和河流等水生态系统面临的一个主要人类活动压力,过度捕捞通常会导致鱼类等水生生物的自然种群结构发生剧烈变化,有时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从全球范围来看,内陆水域主要存在两种渔业捕捞方式:一种是针对目标鱼类的选择性捕捞,另一种是针对整个鱼类群聚的非选择性捕捞。这种针对整个鱼类群聚的非选择性渔业捕捞方式在我国内陆水体非常普遍且已经持续了几十年,但它对生态系统的具体影响仍不清楚。 

  针对该问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生态系统健康组以中国东部平原的淡水湖泊为例(图1),研究和比较了捕捞湖泊和非捕捞湖泊(即对照湖泊)在不同时期(捕捞前和捕捞后)的鱼类群聚结构特征。该研究具体评估了两个方面:(1) 鱼类数量、生物量、多样性和基于生活史策略者的特征组成,以及 (2) 鱼类群聚结构的相似性。 

1 研究区域及各湖泊的空间分布示意图    

  结果显示:在经历捕捞后,捕捞湖泊中鱼类的物种丰富度、丰度、生物量以及三种生活史策略者(机会、均衡和周期)均显著下降,而对照湖泊中的趋势相反(图2, 3)。 

2 捕捞前后捕捞湖泊和对照湖泊中鱼类的(a)以每单位努力的个体为单位的丰度,(b)以每单位努力的克重量为单位的生物量,(c)物种丰富度,和(d) Pielou均匀度指数

 

3 三元图和箱形图显示了(a)鱼类机会、周期和均衡生活史策略者的相对比例,以及捕捞前后三种鱼类生活史策略者在(b)捕捞湖泊和(c)对照湖泊的丰度变化  

  此外,在3年的监测期间,各捕捞湖泊鱼类群聚的相似性有所增加(图4)。 

4  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揭示(a) 2017年捕捞前、(b) 2017年捕捞后、(c) 2018年捕捞后和(d) 2019年捕捞后研究湖泊采样点物种组成的变化格局

  结果表明,非选择性捕捞降低了湖泊鱼类的多样性,使鱼类群聚结构趋于同质化。这些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内陆水域的渔业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指导,对全球其它区域面临非选择性渔业捕捞压力的淡水水体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长江流域重点水域自202111日起启动了“十年禁捕”。相比禁捕之前,长江流域已经开展禁捕的水体由于消除了非选择性捕捞的压力而成为了本研究中的“对照湖泊”。随着禁捕工作的推进,这些禁捕水体中的鱼类物种丰富度、丰度、生物量等指标预期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改善。 

  该研究以“Fish diversity reduction and assemblage structure homogenization in lakes: a case study on unselective fishing in China”为题在《Water Biology and Security》上在线发表。水生所刘晗博士为第一作者,陈宇顺研究员为通讯作者。屈霄博士、夏文彤博士、程飞副研究员、谢松光研究员以及欧洲和北美的鱼类生态学合作者也参与了该项研究。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科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项目、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以及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等资助。 

  文章的在线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772735122000749